关键词
专业与时偕行、就业率100%、气象系统合作办学、行业需求量大。
专业概况
沈阳农业大学应用气象学专业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农业气象专业,是全国最早开设的两个农业气象专业之一,1998年本科专业更名为应用气象学专业。1993年获气象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1年获大气科学一级硕士点授权学科,2024年获批气象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经过67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中国农业气象领域教学科研、业务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目前,本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和就业率均为100%。
特色优势
就业前景广阔:本专业就业率高、行业需求大、国家政策倾斜。毕业生可以在气象局、环保局、农业部门等政府机构工作,也可以在航空、海洋、能源等企业从事专业相关工作。
技术含量高:随着卫星遥感、AI预报等技术的发展,应用气象学专业逐渐成为高科技领域。毕业生不仅需要掌握数理类、大气科学类、卫星遥感等核心课程,还需要具备天气预报、气候模拟、气象大数据分析、计算机编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能。
学科交叉优势明显:应用气象学专业主要是将气象学的原理、方法和成果应用于农业、航海、航空、军事、能源等方面,是同各个专业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其涉及领域广泛,多学科交叉性强。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和跨界能力强,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需求。
专业定位
应用气象学专业自成立以来,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结合东北地区的区域特征,着重培养面向气象服务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凝练出“坚持应用气象人才培养、强化天气预报技能、立足东北为全国气象事业服务”三大专业特色,在农业气象学、应用气候学、气象卫星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模型、气象灾害监测评估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为中国农业气象领域科研、业务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气象学和农业生物科学等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农业应对气候变化、遥感信息技术应用和气象信息分析处理技术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解决农业、生态、环保、航空、能源等领域相关问题的应用型气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和跨界能力强,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需求。
教学条件
校内教学资源:依托农学院已有的“北方粮食作物生产实践教学中心”国家级实践教学中心,应用气象学专业现有天气会商实验室、信息技术实验室和应用气象实验室等,并在沈阳农业大学校内建有标准的气象观测场和农业气象试验基地。
校外教学资源:本专业与辽宁省气象局开展局校合作,在辽宁省的11个市级气象局建立校外教学基地,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同时还与中科院、农科院等单位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
本专业为沈阳农业大学与辽宁省气象局合作办学专业,与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天津市气象局等单位进行联合办学,在科研项目、实践基地建设、人才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双聘等方面均有长期合作关系。
师资力量
应用气象学教学团队在2024年荣获“全国气象教学团队”称号,共有专业教师10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6人。师资队伍中有全国气象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1人,入选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1人,“拔尖人才”3人,校教学名师1人,天柱山英才1人。此外,在气象局、中科院、农科院等单位均配有高层次兼职联合培养导师。教师团队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是培养气象专业人才的理想基地。
教师代表1
应用气象学专业负责人:殷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应用气象学专业负责人,沈阳农业大学教学名师,沈阳市拔尖人才,全国气象教学名师。先后主讲《农业气象业务与方法》、《农业气象学》、《多元统计分析》、《论文写作指导》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校级一流课程《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业务与方法》课程负责人,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人。
主要从事农业气象灾害、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影响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课题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要论文被《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Journal of Biogeography》等国际期刊收录;主持和参加省级、校级教学教改项目10余项,副主编《气象学》等教材3部,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获辽宁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沈阳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
教师代表2
应用气象学教研室主任:李秀芬,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应用气象学教研室主任,气象专业学位带头人,沈阳农业大学优秀教师,沈阳市领军人才。先后主讲《小气候学》、《遥感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边界层气象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校级一流课程《小气候学》、《边界层气象学》课程负责人,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人。
主要从事气象灾害和生态遥感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辽宁省教育厅课题、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人才培养
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去气象局、科研院所、气象能源企业等进行实践参观和交流学习,每年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气象专家学者来校与学生进行学术报告交流,同时组织学生每年与气象局资深专家进行教学沙龙活动。
校际交流:多次参加国家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气科学类专业的科学考察活动。
就业情况
应用气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广,就业去向多样化,就业单位主要为国家气象局,各省市县气象局,民航局,部队(文职),气象服务公司及其他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等,专业就业率达到100%,气象行业就业率在80%以上。近年来,本科毕业生考研报考人数一直处于增加趋势,升学比例稳中有升,考研报考学校主要有沈阳农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
毕业生风采
应用气象学专业自1958年成立以来,已走过67年的发展历程,为我国的气象等行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毕业生们在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从事与气象相关业务、科研、管理工作。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以知识面广、专业技能强、创新思维优、适应能力好,广泛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