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专业介绍   >   正文

应用气象学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3-28

应用气象学是将气象学的原理、方法和成果应用于农业、水文、航海、航空、军事、医疗等方面,同各个专业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学科。


历史沿革

沈阳农业大学应用气象学专业历史悠久,专业始建于1958年1月,为农学院下设的农业气象学专业,是国内最早的两个农业气象学专业之一。1998年专业目录修订,农业气象学专业改为应用气象学专业。历经 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应用气象系已培养本科 1200 余人研究生 120 余人,学生遍布国内气象、农业、林业、资源环境等气象相关行业,为我国农业气象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培养目标

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培养理念,遵循“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思路,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具有扎实的气象学和农业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农业应对气候变化、遥感信息技术应用和气象信息分析处理技术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解决农业、林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气象相关问题,在气象、农林、环保等部门从事业务、科研、管理、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

应用气象学专业自成立以来,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培养理念,遵循“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思路,在裘碧梧、王秉昆、杨继武、刘新安、陶向新、李国春等一批老先生的引领下,结合东北地区的区域特征,形成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在农业气象学、应用气候学、气象卫星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领域开展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农业气象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

应用气象学专业具备大气科学和农业生物科学两方面的理论基础,着重培养面向气象服务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目前全国仅有13所高校开设本专业。沈阳农业大学应用气象学具有“坚持应用气象人才培养、强化天气预报技能、立足东北为全国气象事业服务”三大专业特色,在农业气象学、应用气候学、气象卫星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模型、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等领域开展了许多灾害天气监测评估和预警技术的研究。


支撑平台

应用气象学专业隶属农学院,学院有国家重点学科和省一流学科,学院教学资源共享。拥有国家级“粮食作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依托国家级“北方粳稻育种栽培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东北粳稻遗传改良与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农业部东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等教学科研机构和平台15个。

应用气象学专业具有5000余平方米的实验室,拥有近150亩地的校内教学与科研基地,50余亩的校外实验基地,万元以上仪器设备计300余台件。另外学科建有2个学科综合平台实验室,配有农业系统分析实验室、农业信息技术实验室、应用气象实验室,建成有标准气象观测平台、人工气候室、天气会商室和野外试验站等设施,有近50亩的校内教学与科研基地,相关先进科研仪器设备170余套。与辽宁省11个市气象局签有局校合作协议,与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进行技术合作、人才培养交流。


师资力量

应用气象学专业共有专业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87.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专业有辽宁省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1人,全国气象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天柱山青年骨干教师1人,天柱山英才1人,沈阳市领军人才1人、沈阳市拔尖人才3人。


招生情况

应用气象学专业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专业近四年招生规模为1个班/年。


就业情况

应用气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广,就业去向多样化,就业单位主要为国家气象局,各省市县气象局,民航局,部队(文职),气象服务公司及其他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等,专业就业率达到100%,气象行业就业率在90%以上。近年来,本科毕业生考研报考人数一直处于增加趋势,升学比例稳中有升,考研报考学校主要有沈阳农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电话:024-88487135   邮编:110866   通讯地址: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