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及演变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历史沿革
1958年1月,沈阳农学院农学系下设农业气象专业。1994年成为应用气象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8年专业目录调整后,应用气象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改为气象学学科,2010年成为大气科学一级硕士点授权学科。2012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大气科学本科专业,学科门类为理学学科。2012年首次招收大气科学本科专业学生。
培养目标
大气科学专业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结合社会对大气科学人才的需求,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区位优势,面向国家需求、东北地区经济和辽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坚持“面向东北、辐射全国”及“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培养理念,遵循“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思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系统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大气探测、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大气科学和相关领域从事业务、科研、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专业优势
沈阳农业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大气科学本科专业,优化了大气科学专业的区域布局。沈阳农业大学也是首批加入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的成员,通过与辽宁省气象局合作办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遍布辽宁省。借助于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农业院校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为农业提供精准的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产品为目标,在东北地区精细化预报、区域气象灾害预测与服务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
支撑平台
依托农学院已有的“北方粮食作物生产实践教学中心”国家级实践教学中心,大气科学专业现有天气会商实验室、农业信息技术实验室和应用气象实验室。承担大气科学专业的Fortran程序设计、GrADS绘图与编程、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天气分析、天气诊断分析、天气会商实习、气候诊断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天气分析、大气探测学、遥感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拥有实验室面积约260m2,现有仪器设备172台/件,总价值约200余万元。在校内建有标准的气象观测场,与辽宁省气象局合作建立了11个校外教学基地。
师资力量
大气科学专业共有专业教师10人,10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专业具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沈阳农业大学校教学标兵1人、校教学名师1人。
招生情况
大气科学专业全国招生,考生需选考物理。
就业前景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4%。毕业生就业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东北地区就业人数在50%以上,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各省、市、县级气象局,机场,气象服务公司及其它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等。考研率为51.9%,读研院校广泛,97.9%的读研专业与大气科学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