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专业介绍   >   正文

我和我的专业 | 青春似火 逐梦生态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6-08

                     青春似火,逐梦生态

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与人类和生物生存、现代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息息相关的前沿学科。

- 历史沿革-

沈阳农业大学生态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

1980年成立农业生态学教研室

1986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立农业生态学硕士点

1990年学科目录调整为生态学(农科)

1997年学科调整为理科

1999年生态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2011年获批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我国农业高等院校中早期建立生态学科的院校之一

- 社会影响-

以沈亨理教授、罗常国教授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引领生态学专业的青年教师,积极探索生态学与农业的有机结合,研究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提供支撑,为社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十年来,生态学专业培养了近千名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涌现出包括现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同志在内的诸多优秀校友。他们在教学、科研、管理、技术研发等不同岗位上诠释着沈农精神,展现着沈农人的风采。

专业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赵天宏教授科技讲座

郭伟副教授(左四)

参加乡村振兴调研

王绍斌教授(左一)和曹莹副教授(左二)进行科学研究

- 专业特色-

现代生态学注重解决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重大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众多生态问题,在世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进一步显示了生态学专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主要课程

图片学科基础课

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土壤学、遗传学、高等数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生物化学、物理学。

图片专业主干课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双语)、生态系统生态学(双语)、景观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农业生态学、保护生态学、土壤生态学、生物统计学。

专业方向课

生态监测与评价、生态规划、生态管理、污染生态与治理、生态恢复技术、农业生态工程、生态经济学 。

- 培养目标-

生态学

生态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事业、行政管理等部门运用生态理论、生态技术、生态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推广开发、科研、教学、规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 专业水平-

学校已建立完善的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形成“学士——硕士”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010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

2012年被评为校级示范专业

2012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

-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合影

教学研究

现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 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6人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

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及万人层次各1人、沈阳市拔尖人才2人、校教学名师1人。

- 教学科研成果-

近十年,本专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其他各类各级科研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800余万元。

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2项,《关于变化中的地球—生态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辽宁省农作物备案品种4个;主(参)编教材和学术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40余篇。

- 实践教学-

高质量实践教学基地

具备设施完善的校内实习基地10余亩,另有沈阳农业大学海城创新创业示范中心、辽宁省仙人洞自然保护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中天星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华一环境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泽尔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

《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教学实习

生态学专业与中天星艺有限公司共建校外实践基地

农田生态系统模拟增温试验平台

- 人才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构建“基础+应用+管理”知识体系,从二年级即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突出个性化及创新能力培养。

- 就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进入生态环境、气象、农业等相关政府部门从事科研、监测、规划、管理等工作;二是进入环保类、农林类等企业从事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生态农业建设等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毕业生考研率达到50%以上,在学校名列前茅。相继有学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毕业生风采

胡冀宁

胡冀宁,2005届生态学专业本科毕业生,2008届生态学专业硕士毕业生。现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展览部负责人,副研究员,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曾获北京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首都绿化美化先进个人、中国自然博物馆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图片

佟磊

佟磊,2006届生态学专业毕业生。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宁波站,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气化学特征、机制及污染生态效应研究。主持、参加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王存国

王存国,2007届生态学专业毕业生。任职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图片

李晓森

2008届生态学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担任院学生会主席。现任沈阳谷雨种业番茄产品项目经理。多年来深入黑龙江、吉林、广西,山东、甘肃等生产一线负责番茄生态种植的示范、筛选以及售后技术服务工作。相继完成了160多堂课程培训,受益种植户近2万人。编写了关于番茄栽培管理及常见病虫害文章近300篇,公司品种栽培技术近100篇,为成千上万的种植户送去了栽培技术,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乔媛

2011届生态学专业毕业生,现任北京市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新媒体科科长,主要从事公众气象服务和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出版市科委资助科普图书《北京天气漫话》,获得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多次策划公众服务类可视化产品,获市直机关新媒体技能大赛三等奖。在北京市筹备和服务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做出积极贡献。

图片

黎翔

2013届毕业生,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硕士毕业;先后获得环保部百佳绿色先锋、美国核心竞争力辅导师、沈阳盛京环保奖十佳市民等称号。先后参与组织红色荣耀“党的诞生地”——上海百万青少年红色大寻访活动、中国长三角生物多样性夏令营等大型活动。现任《净水技术》杂志社(科技核心)新媒体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电话:024-88487135   邮编:110866   通讯地址: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