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沈阳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和《关于做好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教通[2019] 141号)等文件精神,经专家评审,最后确定一等奖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22篇;二等奖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14篇;三等奖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13篇。农学院24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9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8名。
沈阳农业大学2020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获奖名单 |
单位 |
论文题目 |
学生 |
专业 |
教师 |
等级 |
农学 |
六种干旱指数在中国区域的适应性分析 |
李馨仪 |
大气科学 |
李玥 |
一等奖 |
农学 |
收入结构视角下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以凌海市为例 |
陈祉琪 |
农村区域发展 |
许文娟 |
一等奖 |
农学 |
不同生物菌剂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
吴周周 |
农学 |
王术 |
一等奖 |
农学 |
干旱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大豆根系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
张晓蕊 |
农学 |
谢甫绨 |
一等奖 |
农学 |
不同爆裂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
衣凤鑫 |
农学 |
钟雪梅 |
一等奖 |
农学 |
施氮对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张喆 |
农学 |
江琳琳 |
一等奖 |
农学 |
种内竞争对稻稗分蘖特征的影响 |
伞昱 |
生态学 |
郭伟 |
一等奖 |
农学 |
中亚热带人工林碳收支的年际变异特征及控制机制 |
王倩玉 |
应用气象学 |
徐明洁 |
一等奖 |
农学 |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w36的基因定位和表型分析 |
邱忠华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范淑秀 |
一等奖 |
农学 |
北大西洋海温对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的影响分析 |
许馨月 |
大气科学 |
周立宏 |
二等奖 |
农学 |
玉米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
王路生 |
农学 |
齐华 |
二等奖 |
农学 |
水稻ltn4-1突变体的表型观察及其突变基因的初定位 |
刘佳欣 |
农学 |
王晓雪 |
二等奖 |
农学 |
水稻OsARP6蛋白互作因子的筛选 |
侯东铭 |
农学 |
崔志波 |
二等奖 |
农学 |
增密减肥对不同耐密型大豆品种植株性状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
李雨涵 |
农学 |
谢甫绨 |
二等奖 |
农学 |
2,4-滴丁酸钠盐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
钱翔洲 |
生态学 |
曹莹 |
二等奖 |
农学 |
GPM遥感降水数据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
张莹 |
应用气象学 |
李秀芬 |
二等奖 |
农学 |
辽宁地区高温热浪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
常峻菲 |
大气科学 |
高西宁 |
三等奖 |
农学 |
鞍山市千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何雨桐 |
农村区域发展 |
刘喜波 |
三等奖 |
农学 |
低钾胁迫对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
陈敏 |
农学 |
赵新华 |
三等奖 |
农学 |
辽粳5/秋田小町RIL群体稻米品质性状的研究 |
胡美艳 |
农学 |
徐海 |
三等奖 |
农学 |
不同比例生物炭对颗粒炭基氮肥释放的影响 |
周雨芃 |
农学 |
孟军 |
三等奖 |
农学 |
以软米为主材的配方米食味特性研究 |
李昕 |
农学 |
吕文彦 |
三等奖 |
农学 |
藏北高寒草甸碳收支对脉冲降水的响应分析 |
高诗雨 |
应用气象学 |
张涛 |
三等奖 |
农学 |
盐胁迫对不同花生品种萌芽期特性的影响 |
伞薪潼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王婧 |
三等奖 |